新店文史館的陶瓷器簡介 圖‧文:楊德聲
台灣大量使用陶瓷碗盤,應從漢人移民開始,約為近四百年來的事。由於台灣居民深受政權統治的影響,生活器具中陶瓷用品也為之更替,現就略述台灣陶瓷的發展。
台灣的開發,是由南到北逐次開墾,窯業的發展也反映此歷史現象。明朝天啟四年,荷蘭人佔領台灣,為了建築強固城堡,採取磚造,剛開始荷蘭人自爪哇、大陸、日本購買磚塊,後感不便,乃雇用閩人來台取土燒製磚瓦,供應各地各種建築所需,此為台灣開始有窯業的燒製。
明鄭時期,台灣陶業也向前推進,除了製磚,也開始燒瓦。至清代,台灣陶業也有長足進步,為配合台灣特產糖的外銷,而特燒製裝糖的器具。至於日常生活的器物,無論爐、盆、罐、碗、盤等,全部仰賴大陸進口。
台灣最早上釉燒製陶器的窯場是在南投,始於嘉慶元年(1796)。北台灣的陶瓷重鎮鶯歌,是嘉慶九年(1804)泉州磁灶人吳鞍渡海至鶯歌,燒窯就因此成為當地特殊行業。
現就新店文史館展示的陶瓷作一簡單介紹:
一、台灣篇:
1、
彩繪山水圓盤
25cm × 3.5cm
1951~1960 台灣
2、
彩繪花草小圓盤
15cm × 4cm
1951~1960 台灣
3、
彩繪花草大碗
22cm × 8cm 台灣
1951~1960
4、
彩繪山水圓盤
22cm × 3.5cm 台灣
1951~1960
5、
彩釉印花雙喜碗
12cm ×5cm
1955~1960 台灣
二、日本篇
1、
仙鶴紋瓷製重箱
16cm×28cm(四層、附蓋) 日治時期
重箱亦稱食盒,是置放點心、料理之食具,本瓷胎方型重箱,器分三層,附
蓋,白色胎土,白色底釉,上繪彩色仙鶴紋飾。
2、
彩繪花卉噴釉仙鶴瓷製重箱
14cm×11.5cm 日治時期
本器不完整。
3、
彩繪貼花紋飾 小碟
13cm×2cm 日治時期
4、
青花竹子瓷製小瓶
30cm ×2.5cm 日治時期
酒器
5、
共三件。日治時期
壺與杯非一套,壺蓋與壺身不同。
此壺為青花山水紋茶壺,日本人統稱這種提樑式茶壺為「工瓶」,此壺以鑄漿法成型。白色胎土與釉色,壺面以手繪山水紋飾。壺蓋非原物,壺蓋為貼花。
杯為青花噴釉富士山紋飾。
一班成套茶具組,包括一支提樑壺及四到六個蓋杯。此處四個茶杯只是一般茶杯。
6、
青花花卉、碗口彩繪紋飾碗
12cm×6cm 日治時期
7、
彩繪花卉圓盤
38.5cm×4.5cm 日治時期
三、大陸篇
1、
元甕
2、
明罐
3、
安平壺
4、
青花罐 清末民初
※參考資料:
宜蘭的傳統碗盤
發行人:廖仁義
出版者: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10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