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潭水色共長天,僂指前遊五十年,風景蒼茫人老大,慰情舉目卻依然】,這是台灣首富四大家族的板橋林家掌門人林爾嘉從福建廈門鼓浪嶼淑莊返台後,與故友再訪碧潭有感而發抒的一首詩,而這首詩目前也被石刻在新店溪左岸的碧潭吊橋旁石塊上,歌詠吊橋尚有撰寫台灣通史的連橫所題【大橋千呎枕江流,畫舫笙歌古渡頭,隔岸素馨花似雪,香風吹上水邊樓】;新店溪貫穿新店將新店分隔左岸右岸,民國26年以前乃透過攔沙壩的石蛇籠,在枯水期時,兩邊行人才可藉石蛇龍橫跨兩岸,因而攜行的重量是有限制的,所以,正式的來往都要靠渡船擺渡始能抵達彼岸,也因如此,左岸的發展比起右岸,猶若城鄉之別。

根據臺北縣誌中記載新店溪中上游沿岸的渡船運輸,始於清光緒15(1881),既有廣興渡、小坑渡、礦窯渡、塗潭渡、小粗坑渡、挖仔渡、直潭渡、新店渡等九個渡口,其實根據新店十四張斯馨祠的石碑記載 ,早在清乾隆時期,新店店仔街與新莊街的往來皆是靠著帆船運輸民間物資往來。

碧潭吊橋的設計構想實緣自台灣本土人士賴雲提出,當時他為文山郡的技手(工程師),之後由江石定設計,陳海砂的光智商會施工,在民國268月竣工,新店碧潭吊橋為雙塔雙鉸單跨式吊橋,橋塔長200公尺,橋長186.6公尺,橋寬3.5公尺,期間曾因葛樂禮颱風(民國52年)重修過 ,曾將橋寬縮為3.2公尺,又在中央設護欄,它是全球鎢鋼球軸承鉸接的橋樑,更是全球長跨距吊橋僅存的吊橋。

至於在吊橋往新店溪下游看去,在民國84年由林同炎工程師、歌德史密斯先生承攬設計的北二高大跨距水泥大橋,全長800公尺,另外一座水泥橋,在民國45年修築的兩線雙向水泥橋,之後也曾重修過並加寬為4線道的水泥大橋並另加有機車通行道與行人行走便道。

 

至於,吊橋周邊尚有許多特別一遊的景點如:新店國小旁的開天宮與宮下的石硿(大坪林圳與留公圳的淵源),小赤壁與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孫子孫科的關係,其他如新店老街上的百年餅店、雜貨店、布庄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店文史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