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店溪的故事—老地名與焗腦舊產業 

 

    石化提煉物充斥的今日,似乎無樟腦生存空間,但櫥櫃擺奈丸防蟲蛀,頭痛抹個油膏提神,蚊蟲叮咬塗個樟腦油,強心劑、皮膚病、關節疼痛……,閱讀成分,樟腦跳進眼簾。

    台灣稱為樟腦王國並非浪得虛名,從1720年代的雍正年間開始有樟腦的生產,高峰期大概是從1860台灣開港後一直到1940年期間,世界市占率最高在1910到1916年一次大戰期間。1720年到1860年中,台灣中北部的屯墾漢人,大都開發經營樟腦產業,因而採樟腦的腦丁跟原住民經常發生利益摩擦或者流血衝突,所以深山設置隘勇與原住民相互監視對峙,到了1890年,因為集中在中北部山區熬煉樟腦,也對後來的城鎮演變產生重要影響,不但台灣政經重心北移,從事樟腦生產最多的客家族群也隨著地利之便逐漸興起,樟腦王國跟台灣歷史的緊密糾結。

    昔日台灣開拓屯墾歷程,透過2010年台灣博物館「探索樟腦王國」特展,重製伐樟製腦過程,將珍貴的史料呈現帶領民眾見證歷史。清領時期劉銘傳在大嵙崁設立樟腦總局總館北部地區樟腦事務,區尺設分局,當時北勢溪右岸腦灶多達三、四百個,台灣供應量佔世界之半。因此文史館也秉承使命推出新店產業專題特展,畢竟1903年起,日人荒井泰治、土倉龍次郎在新店山區伐樟至腦,開啟新店山區焗腦產業盛況。當年主要樟腦集散地台北,烏來、龜山、新店都有樟腦收集所,將山林產製的腦油腦砂集中送到南昌街的樟腦再製廠,這座全台唯一的工廠現已修復開放,供台灣人緬懷。  

   曾經的樟腦王國台灣,憑藉得天獨厚的風土暈愈龐大的樟樹族群,除了冇樟外,香樟、臭樟、牛樟都能焗油,香樟更能結腦砂,非常珍貴。這段樟腦產業的輝煌歷史雖然不再光輝燦爛,先使開啟山林的篳路藍縷豈能遺忘,廣興的「小樟湖」、大粗坑的「栳寮」、廣興的「羅料坪」(腦寮坪)、……。

  愛國東路南昌街口的菸酒公賣局配銷站,就是日治專賣局的樟腦再製工廠,這個當時全台唯一的南門工廠。忠孝東路跟八德路口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也有一座當時全台唯一的民營樟腦精製工廠,殘存的廠房非常具有代表性,不管是日據時代還是到民國56年以前,北台灣山區生產腦油、腦砂集中運送到南門工廠做加工、精製。

  從樟樹提煉樟腦就像煉金術,先民在山區砍伐樟樹後,在簡陋的腦寮裡把樟樹切片加溫蒸餾,獲得樟腦油跟腦砂後,運往加工廠,進行再製與精製,生成不同的產品,粗製樟腦與腦油集中送到了南門工廠提煉、再製,民間商家也會向專賣局批購原料送往華山工廠、進行更高檔的精製,製造純度99.6%至99.8%的精製樟腦。

       台灣大量生產樟腦來自全球的迫切需求,全球70%的樟腦從台灣出口。無煙火藥靠樟腦作火藥推進劑,才能擊發槍彈和砲彈,是軍火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1889年伊士曼軟片使用合成塑料賽璐珞,製造透明的硝酸鹽感光底片,依賴樟腦穩定硝酸鹽,避免膠卷自燃,樟腦當時是工業原料的搶手貨,賣價節節攀高。百多年前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讓淡水成為五口通商之一,將台灣商品源源輸往歐美各國,茶、糖、樟腦是三大出口物品,而今盛況走入歷史,徒留後人唏噓。

 

 

 

 

 

arrow
arrow

    新店文史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