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三水圳?乍聽之下,以為自己聽錯了?!新的名稱,總是能引人注意的,那有點懂又不太清楚的感覺,讓人想一探究竟,弄個明白……

    水「圳」(ㄗㄨㄣ、)就是「水溝」?!「圳」、「牛」、「犁」和「稻」,並列台灣土地史上的開發四寶。水圳為農田引入河流溪水進行灌溉耕種,或是調節排水,攸關生存的大事;不但是過去台灣農業發展舉足輕重的要角,水圳文化更是承載了早期人們共同的記憶與情感。

    新店三水圳︰瑠公圳、大坪林圳、永豐圳這三條水圳,仰賴新店溪水解決了大台北農耕時期供水和缺水的困窘,也為當時農業發展帶來豐收的成果與故事…

    一、瑠公圳原稱「金順興圳」、「金合川圳」,曾是台北盆地最重要的灌溉渠道,今日臺北醫學大學一帶,清朝初年約有二十五甲的埤池,稱為柴頭埤,應是郭家最早的灌田水源,在入墾者眾而水量不足之際,郭錫瑠1740年冒險前往新店溪上游的青潭,尋求更穩定的灌溉水源,希望能使荒埔成良田……儘管郭錫瑠的夢想,直到他去世後,1767年才由長子郭元芬實現,這條水圳後人為感念郭錫瑠,稱「瑠公圳」。

    瑠公圳道新店特有,從碧潭瑠公圳引水原址、瑠公紀念大樓,流經新店區力行路11巷、明德路,至臺北市文山區、大安區、信義區一帶。

 

 

 

 二、大坪林圳常被誤列入瑠公圳範圍,郭錫瑠自1740年青潭口開圳,由於地險番猛,屢次興工,損失不貲,12年後再行開築,均未得成功,此時大坪林五庄墾首蕭妙興與郭錫瑠交換水源續接,至1760年開通石腔隧道,1765年大坪林圳呈請清丈、定界與陞科,水引青潭溪(現今新店溪),有東、西兩支圳,灌溉田四百六十五甲。

    瑠公圳、大坪林圳是由大坪林墾戶建造完成,郭錫瑠對水利開發的貢獻值得肯定,日治時期瑠公圳與大坪林圳合併為瑠公圳系統,歷史事實應該還原,不應忽略在地人當時的努力與現存的記憶。大坪林圳目前遺址:第二制水門/北宜路一段、引水石腔/開天宮下方、大坪林隧道/新店後街、幹線渠道/新店後街變成明渠,出國校路,進入中興路一段暗渠,繞過北宜路一段39巷又折回中興路,到廣明寺下的分水汴,分成東幹線與西幹線。

 

 

    三、永豐圳引新店溪碧潭水源,與灌溉台北市的瑠公圳隔河相望,全長約五里多,乾隆18年(1753)林成祖率眾至安坑外五張庄的大平腳,鑿石孔穿尖山,水道沿著河岸發展,經台大安坑農場,穿過安康路一段,在安康路一段76巷進入十四份的農業地帶,一路向北延伸,在新和國小附近進入中永和範圍,灌溉八百餘甲(中和491)。後來開鑿的「安坑圳」係和永豐圳共用水源,並在舊圳道上發展,用於灌溉安坑外五庄一帶,圳道多已成為地下水道,唯在安坑仍可見其圳道流水 

 

參考資料   92故事巷—新店文史館

2015.02.01  淵遠流長瑠公圳/圖‧文:彭美里

2015.12.30  獅山邊大潭 細走大坪林圳/圖‧文:夏旭展

2014.05.22  大坪林圳圖‧文:彭美里

2015.05.14  郭錫瑠、五庄庄主與大坪林-一些對新店大坪林石腔正名之地方史

          意義的思考  地理眼讀者投書/思其(東部研究生)

2016.06.10  台北平原的禮讚-瑠公圳  經濟部水利署電子報/李宗信

 

 


arrow
arrow

    新店文史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