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林來興在菜園種菜身手矯捷

一般人的刻板印象,百年人瑞應是走路須人攙扶,生活起居處處依賴別人照顧。但是屈尺101人瑞林來興老先生矍鑠健朗,神采奕奕,動作敏捷,每天在住家附近園地種菜、作雜工。樂觀開朗,積極認真的生活態度,足以使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年輕人汗顏。

    林來興老先生出生於1915年(日大正4年),一世紀的人生閱歷,猶如一篇篇、一頁頁的資料儲存在他老而彌堅,思路清晰,電腦般的腦海裡。由於他一生在新店生活,閱歷豐富,記憶奇佳,成為新店的活歷史,是新店文史工作者經常採訪、請教的長者,從他那兒,得到許多幾乎被遺忘的地方情事。

    林老回憶,小時住在屈尺山腳的林厝(現在櫻花街55巷),為了防範原住民和盜匪的侵襲,家屋的外牆設有銃孔。18歲搬到頂店現址。9歲上新店公學校屈尺分校就讀,放學後須到家裡種植的茶園幫忙除草、到番薯園挖番薯。15歲小學畢業後作山、種茶、種菜之外,為了增加收入,常利用天未亮時去新店溪中捕魚。天未亮時因光線昏暗,拿手電筒往水裡照,魚見到光,便往亮處游,捕起魚來易如反掌。那時新店溪中盛產鮚魚(香魚),捕獲的鮚魚拿去賣給日本人,價格很好。日本人為了護魚,規定中秋節到12月底的產卵期禁止捕魚。但那時的魚長得正是肥美,母魚肚裡的卵香瘐可口,可賣高價,於是不顧禁令偷捕漁的事件層初不窮。二戰時,拿4斤魚可向日本女人換到一件可當便服的浴衣。

圖:耆老林來興親手編織的魚網

    由於兄弟姊妹十人,食指浩繁,家中經濟拮据,無餘錢購買魚網,去向直潭人林土金學習編織魚網。自己更無師自通,修竹雕琢編織魚網所用多款竹針。林老親手完成的部份竹針和魚網,目前在新店文史館的展示櫃中供民眾參觀。

圖:林來興編織的魚網和捕蝦蔞

    17歲時被日人徵招去當「壯丁」義工,擔任警察助手及守更的工作。二戰時參加「警防團」義勇組織,除了幫忙派出所雜務,更要照顧警報器。臺灣光復後,繼續在警局擔任義工,直到60歲。在林老擔任義工期間,有一項特殊任務,溪中發現有水流屍,林老便會被警察請去打撈水流屍。林老記得很清楚,一共65具。

    林老23歲結婚後到電力公司做雜工,下班後也兼作茶,剉材。曾到炭坑去挖炭,只作了5、6天,不知要領,姿勢不對,做到膝蓋流血,就不敢再去了。

    林老回憶,日治時期屈尺山裡滿是茶園,採茶期山裡很熱鬧,茶工來來去去,工作時還會對唱山歌。對唱的山歌都是唱的人即興作曲作詞,還有押韻。至於內容相褒、相罵的都有。林老因此練就對唱山歌的好功夫。偶而還和表妹芙蓉在社區活動中表演山歌對唱。

 

圖:林來興與堂妹唱山歌相褒 

    101歲的林老有超人的記憶力,對屈尺過往如數家珍。他記得父親對他說過,在他未出生時,現在自強路74巷那片空地叫「瓦窯埔」,有一座瓦窯專門燒製紅瓦、紅磚。聽說屈尺引水圳道的隧道出入口的圓拱所貼的紅磚是瓦窯埔燒出來的。為了和泰雅族人連誼搏感情,屈尺人曾在瓦窯埔辦桌請原住民呷飯飲酒。

    他還記得在二戰期間,屈尺公學校進駐衛生兵,教室被當做醫療所,他家的大廳被學校借去當教室,教臺灣人日文。

    屈尺人生活原都很勤勞節儉,桂山電廠興築期間,來了許多工人,突然熱鬧起來,老街開了一家屈尺樓酒家,可是桂山電廠完工後,工人走了,沒有生意,就收起來了。一直到民國六十幾年,台電在龜山設員工宿舍,屈尺才跟著稍為熱鬧一點。

    101高齡該是頤養天年,悠閒度日的歲月,但是林老卻不願虛度他的人生任何歲月。每天種菜、回收廢棄包裝塑膠帶,編織成籃子或容器贈送給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熱心參與社區活動。在社區老人共餐活動中他本可享用免費供餐,但林老不落人後,踴躍捐款。

    林老耿直、勤勉、善良、助人、熱心公益的一生,素為屈尺人所尊重。在他百歲大壽,村人和親友共同為他在歧山巖祖師廟廣場舉辦熱鬧的壽宴,祝福他南極星耀,八葉衍祥。

 

圖:林來興應邀到文史館說屈尺地方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店文史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