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有畫也有詩

山水碧橋

 2014/5/30袁芝蘭

 

    青山綠水永遠是人類嚮往的命脈之境。

青山猶在  

    將近400年前,已有先民渡海來台,以店仔街為落腳地。經過了一段輝煌的日子後,因航道淤塞,便轉換陣地。發現稍遠的碧潭,水深色碧,更利於船運及停泊。便決定搬遷至碧潭岸邊,從事營生,並以新店街稱之。一時商賈雲集,活動於水域的渡船,猶如今之公車路線,交錯縱橫,羅織成一片繁榮景象。

碧潭的水 (2)  

    跨溪吊橋,建於1937年,人稱碧橋,其優美英姿與碧水星空長相輝映。行過這全長200公尺的拱型吊橋,在西岸赫見一方石碑。鐫刻七言古詩一首:一潭水色共長天/僂指前遊五十年/風景蒼茫人老大/慰情舉目卻依然。這是林爾嘉於1949年回台留下的詩篇。

碧橋英姿  

林爾嘉(1875-1951)出生廈門官家子弟,七歲過繼給台北板橋首富林家,開始他傳奇的一生。過著優渥的上流生活,又能詩善文,長於企業經營。20歲時,正欲展現他的才技,於1895年,台灣因馬關條約的簽訂而割讓給日本。他的硬頸個性,絕不願呆在異國的鐵蹄下苟活,便毅然決然渡海返回其原鄉廈門。在鼓浪嶼以BOT的方式經營自來水、電業、電話、鐵路各大實業,又經營大型農場、興辦學校。思想先進,目光遠大,推展他如日中天的大事業。

    林爾嘉在鼓浪嶼興建的菽莊花園(該花園已捐給中國政府)為其事業的營運總部。那裏經常還高朋滿座,騷人墨客團聚一室,吟詩詠詞,傳為佳話。今之中外觀光客,凡到廈門者,無不入園一遊,並盛讚美景。

光復後林爾嘉返回台灣,欲重振家業時,已是70高齡老人。那日碧潭的水,清澈洶湧,水氣彌漫成一層一層密不可破的霧氣。情懷依舊,邀約詩友們乘蓬船飲茶賞景,心中澎湃著萬千感慨。談笑間,令人憐惜的滄然,說不盡離鄉半世紀的苦澀歲月。是時陽光恰好又構成一片光影,不久由迷濛回到了清晰與明亮,詩友們相互間噓寒問暖,也眇到了彼此的淚光。此時林爾嘉如同親臨了一場生之喜悅,信手寫下這首詩篇,美化了戰後的碧潭山水。

反覆吟誦碑刻的詩句時,禁不住回首一望,輕搖中的碧橋,上頂高天,下臨波瀾。雖年近八旬,仍不停地攬鏡自照,驚得水中的魚兒也嘻聲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店文史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