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新鐵路」踏查有感             圖‧文:林幸慧

 萬新鐵路路線圖      林幸慧繪製  

萬新鐵路路線圖      林幸慧繪製

    四月中旬的早上,東方露出一線曙光掃走了連日來的陰霾。我們一行六個人全副武裝:長袖上衣、長褲、運動鞋外加帽子、水壺、照相機,還不忘帶把傘以防多變的天氣。一大清早在「捷運新店站」集合,我們的踏查目的是台灣第一條消失的支線鐵路─萬新鐵路(建於1921年,1965年拆除)各站的確切位置。

萬新鐵路新店站─取材自網路  

萬新鐵路新店站─取材自網路

    簡單的行前說明後,帶著夥伴們實地了解拆除前萬新鐵路「新店站」的位置、過去堆置煤礦、木材等地方及轉運情形後,為了節省時間,新店←→景美段就在公車上沿途介紹。

    在公車「師大分部」站下車後,沿著汀州路開始徒步踏查。

「萬新鐵路」拆除後台北部份就是現在的「汀州路」  

「萬新鐵路」拆除後台北部份就是現在的「汀州路」

    萬新鐵路的「水源地站」遺址留有說明牌,同伴們當然少不了喀嚓、喀嚓的獵取鏡頭。根據資料接下來的「仙公廟站」應該是在「汀州路辛亥路口」,我們正納悶為何這裡會是「仙公廟站」時,忽然抬頭看到圍牆裡面露出黃色屋瓦,難不成這跟仙公廟有關?於是趕緊走進廟內訪問住持,果然不出所料:這廟現在叫「聖靈禪寺」,但早年為在家居士修持道場,供奉的是「呂仙祖」─呂洞賓,所以當時就叫「仙公廟」。哇!經常往來於汀州路上的我們這才第一次聽說「仙公廟站」的由來。

    這時太陽漸漸發出威力,夥伴們各個香汗淋漓,但是大家興致高昂繼續沿汀州路前行,走到「螢橋國中」發現學校大門以火車頭造型,圍牆居然是當年「萬新鐵路」的枕木做成的,真的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是多麼寶貴的東西啊!校方還在在校門旁設置一個說明牌,很清楚的說明當年「萬新鐵路」就是從學校前面經過。同樣在汀州路上「螢橋國小」的圍牆上則是用小朋友們的畫作來記錄「萬新鐵路」。這兩所學校能夠以不同的方法,將當地的歷史做為學校特色,讓學生們認識家鄉的歷史,激發出愛家愛鄉愛學校的情懷,這種做法實在讓人感動。

螢橋國小圍牆上的火車說明學校就在萬新鐵道旁

 

螢橋國小圍牆上的火車說明學校就在萬新鐵道旁

螢橋國中將珍貴的「萬新鐵路枕木」做為學校圍牆  

螢橋國中將珍貴的「萬新鐵路枕木」做為學校圍牆

    但是,接下來的「古亭站」到底在哪?這才是我們想知道的,可是我們已經又飢又渴,於是在前面一家由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辦理的「育成天使園」午餐並稍作休息,這餐廳還真不錯,除了餐點價廉物美外,將這些學習遲緩的孩子訓練得各個彬彬有禮、各司其職。

    休息是要走更遠的路,再度踏上征途,經路旁商家的指點,輾轉找到位於晉江街的土地廟─「長慶廟」,經過廟裡幾位熱心人士七嘴八舌的搶著告訴我們,但是每個人說的地點稍有出入,最後有一位耆老很確定的告訴我們「古亭站」在「河堤國小」對面。

    再下來就是「螢橋站」,同樣的沿途一問再問─「不知道」、「沒聽過」…的答案並沒讓我們氣餒,最後找到當地里長告訴我們:73(汀州路二段73)那間白色屋子就是「螢橋站」了。謝天謝地,很幸運的終於找到舊火車站的老房子,雖說已沒有火車站原貌,且聽說這房子最近可能改建,如果我們再晚一步等改建後再找到的話,則整條萬新鐵路就完全找不到舊有的一些蛛絲馬跡了。早上還出太陽的天氣,到這時卻開始下起了一點小雨,加上夥伴中有人實在走不動了,天色也不早,再不回家就會來不及做晚餐,只好打道回府,留下到艋舺的一小段另找時間完成了。

萬新鐵路公館站  

萬新鐵路公館站

    自從十年前我從職場屆齡退休加入「新店文史館」擔任文史志工以來,像這樣的「踏查」算是最輕鬆的啦,往往為了要找到想要的線索,整天跑圖書館、鎮日泡在圖書館找資料,再不然就東奔西跑的到各相關機關找尋,找到之後再實地印證資料的正確性及其連貫性,因此上山、溯溪、被狗追著跑,在漫無人煙的野地找尋被時間淹沒的遺跡…都是常有的事。

    藉著每次的踏查,我們這些志工們幾乎走遍了整個新店地區,對新店的文史,不論是山上的、平地的或新店溪旁的,我們都可以「如數家珍」的細訴從前。

    年屆76高齡的我,雖是文史志工中年紀最大的,可是每次踏查可從不落人後,有時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我就騎機車載著小我十歲左右的夥伴美里,來個機車二人組,馳騁在新店的山區或鄉間小道,享受著新店的好山好水,這可是當初參加志工時所意想不到的最大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店文史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